猫咪的肚脐在哪?
不少主人都会摸猫咪的肚子,感觉肚子是最肥的地方,但是有的主人说,自己的猫最近肚子上出现了一个突起的“小肉包”,不知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许多猫猫都曾经有过“肚脐眼”,但是有的肉眼可能看不到,因为有的猫猫恢复的比较好,有的猫猫可能恢复得比较慢。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脐疝”有没有生命危险呢?我们就请北京市宣武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吕英亮为我们做权威解答。
专家指出,脐疝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腹部疾病。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脐部发育不完全造成的。发病原因分为2mm和2mm以上两种,常见的是2mm中间的脐部呈椭圆形疤痕状。3mm以上的相对少见。婴幼儿脐疝多在1岁左右愈合。少数2—3岁还不会愈合。成人的脐疝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肚脐的中央有一个脐蒂。脐蒂中央是个脐窦。脐窦通向腹腔的脐静脉。如果这个脐窦很深大可致腹腔内,那么就可出现脐疝。而如果脐疝不出现并发症,手术只切除脐疝的皮肤外斑,而不是切除疝补块,那么疝就可以不复发。
专家指出,大部分脐疝都是双侧性的。多自左侧腹腔漏人右侧腹腔。右侧腹腔相对狭小,压力较左侧高,因而右侧腹腔内容物可压迫脐部缺损处,使脐疝自行愈合。即使没有完全愈合,其生长也很缓慢。而左侧腹腔却相对宽大,故疝气只能逐渐地增大,很少自行消失。也有的脐疝是单侧性的。单侧性的脐疝多自腹部一侧腹腔,通过脐部的缺陷,向另一侧腹腔生长。生长较缓慢,很少引起症状。疝的内容物多以肠管和网膜为主,亦有少量腹膜、脐带和脂肪。较大的疝可占满整个腹部,呈膨大如同“葫芦”状。但也有少数病人的疝内只含一部分肠管及网膜,使疝核保持在较小范围内起伏活动。如疝内容物为巨大型结肠时,则可唯有腹壁的突出征象。
专家指出,有的婴儿出生后不久,脐部即出现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cm。肿物多不会自行消失,个别会慢慢缩小。肿物如有感染,温度高、硬实、疼痛;如为消化道内容物,则温度较高。脐疝一般只有脐部有肿物,但有的亦会连同脐周软组织一并肿大。少数患儿可在脐部肿胀最明显处触及纤维性颈鞘。该处无血管压痛,与肌薄膜粘在一起。有时在脐部亦可触及范围较广的肠道型腹痛。因胃肠型肺炎引起腹痛的患儿,其病变多位于小肠。故在脐部或下腹中部可触及胀痛和肠型及肠蠕动波。但在有的患儿中亦有脾区即痛者。但一般多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