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怎么来的?
我国自从1905年发现首例狂犬病以来,现已上报3200余例死亡病例。近年狂犬病死亡近3000例,年上报病例数约2000余例,大多来自南方各省。病兽主要指患病狂犬,亦包括发病前的健康带毒犬,前者在啮齿类及兔形目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后者主要见于家犬,特别是农村。
狂犬病是怎么来的?
狂犬病从发病到死亡,中间有一个相当长的潜伏期,据研究,潜伏期最短者,仅4天,最长者竟达20余年,95%以上发病在15天左右。潜伏期越长,发病率越低。
传染源: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带毒的动物。狂犬病人一般说来,不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以犬为主要传染源,呈急性传染病表现。人往往可通过狂犬病的症状,而进入该病的流行过程。
易感人群:对所有哺乳动物都有易感性,野生动物较家畜更易感染。病兽主要通过咬伤或舔伤,感染人。病源地多在流行区,家犬可成为该病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咬伤或舔伤,感染人。病兽的分泌物,如唾液,尿,便等均带毒。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为1~3个月,最短10天,最长的达25年以上。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兽的唾液腺,唾液中的含病毒指数最高,但其他器官,如淋巴结、髓腔、脉络丛等,也可短时可以带毒。
如何预防狂犬病呢?
1、 要消除可能的病毒来源。对疫区内外,必要时,对疫区进行彻底的流行病学普查,对疫源进行彻底消灭,搞好环境卫生和保健,加强幼婴的保护,督促养狗是人的规定,防范于未然。
2、 家养的动物要在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如果家中有待养的动物,要定期进行检疫,未注射疫苗的动物,不准散养。
3、 对家中待养的动物,要对动物进行隔离,避免接触,对人进行必要的防护。
4、 防止狂犬病毒的传播,防止狂犬病毒接种传播,严格履行狂犬疫苗的禁忌症,不适于注射狂犬疫苗者(如患急性病,或免疫功能缺陷,肿瘤,免疫缺陷症等)。注射时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向接种医生说明,注射狂犬疫苗后,在注射部位出现了硬结,痒,甚至有轻微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