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狗取名字吗?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狗,他想要一只小白狗做陪衬,爸爸也就跟着孩子奶奶的唠叨下,给他买了一只小灰狗,孩子给小灰狗取了个响亮的名字——“胜利”。在期待胜利到来时,孩子不小心把小灰狗摔成了神经衰弱。他把它带去看了好多医生,医生都说没办法医治,建议他带小灰狗去休养一段时间。结果,在休养了两个多月后,小灰狗竟然好了。
孩子把它带回家后,就天天上学去,都半个月了,小灰狗连家都不愿意出了,总在门口迎送孩子,一天到晚趴在床角,好像犯什么事自责似的。
孩子喜欢看书,其中喜欢科学类书,喜欢自然现象,爱看动物世界。他常常跟胜利讲关于动物世界的故事:那里生活着许多的动物,有霸王龙、剑龙的骨头比我们都粗,它们的牙齿非常尖利,能剪断钢针,还有些动物用身上柔软的地方在打架中保护自己,这些都是它们的聪明之处……胜利好像听懂了孩子讲的故事,每次都伸脖子听着,眼睛睁得很大。听到精彩处,还会“汪汪”地叫两声,好像在说它也给动物们了不起的地方。
在和孩子一起共享的这个故事中,胜利不再是只小狗的名字,而成了孩子的一个伙伴。同时,孩子找到了与它交流的语言。这使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中,大雄给小猫取名字的那一集。
为孩子和小狗取名字的这件事,并不是我突发奇想。有位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跟我提及过。他说中国孩子的独立性都差,因为他没有养过猫狗,所以他不知怎样让孩子与小动物建立起感情。当孩子与猫狗建立感情以后,独立对待世间万物的能力就会逐步形成。
在国外许多家庭中,小宠物猫狗都是有名称的,很多家庭里的小宠物是可以与人平等交流的,孩子与它们对话,给它们讲故事,带它们出去玩,同它们一起睡觉……久而久之,小宠物便成了家庭中的一员了。
专家还拿自己孩子为例:他说他孩子在学校里若受了气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回家就会向它(猫或狗)发泄,向它诉说……
其实,只要有一点儿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猫和狗是无法听懂人话的,它所能感受到的仅是人的肢体语言以及声音中所传递出的情绪。所以,人可以通过和宠物交流,学会控制自己。而孩子在与动物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善良、爱心以及珍惜生命的情怀,同时也锻炼了独立的生活能力。
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无拘时便禁止他们与动物交往。他们不懂,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养成自私、冷酷、任性的性格;他们不懂,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失去了训练独立生活能力的一个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