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细小是怎么引起的?
细小病毒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后容易发生临床症状。感染细小病毒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只有当病毒攻率足够高,超过耐受限度时才发生临床症犬。这些耐受限度取决于动物的种类,年龄,消毒状况和免疫力。在临床,许多患病犬表现出明显的慢性经过,这意味着在病毒迅速发展时,机体产生一定的耐受性。在耐受性形成过程中,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起决定作用。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是致病机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这支持了免疫反应过度假说。
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
主要发生于幼犬,发病率很高,死亡率25%~75%。成年犬一般仅呈症状。自然感染大多是首发,但有时可能继发于血液或血液制品,或密切接触被感染。
人工感染
实验室感染:各种动物的细小病毒都可引起鼠类和猴类的传染,并可用作研究。已报道了鼠细小病毒能感染猫,但未能在猫身上培养出病毒。有可能狗细小病毒也能在猫身上培养。在13000多只猫中进行测验,证实猴B组和猫C组细小病毒感染在血清学上是一致的。尽管对猴类和猫类进行研究相当重要,但由于医学伦理学的限制而不能广泛使用。
人可能被动感染:人和动物的接触,特别是在流行区或发病家里接触,可以引起细小病毒病。虽然从人传染给狗或猫是不常见的,但可以肯定,那些接触了感染细小病毒的人,在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是安全的,特别是当接触者是血清学阴性时。
人可能主动感染:人体可能因接触含有细小病毒的物质而致病。实验室工作者应在工作时戴口罩和手套。在处理受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是相当危险的。据报道,美国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因处理被106倍病料污染的饲料,而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细小病毒病。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戴手套和口罩,在准备喂饲料之前,吃了放有食物餐具。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被感染4d后,开始出现发烧和拉稀等症状,12d以后,消化道症状消失,但持续恶心呕吐。2名实验室工作人员被传染,可能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