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身上驱完虫为什么还会痒?
驱虫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寄生虫体内的酶系统,从而影响寄生虫的正常代谢而达到控制其感染的目的;当幼虫进入肠道后,由于消化液的分解作用及胃酸的刺激等,部分幼虫可以死亡或者离开消化道进入大肠,此时药物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对肠道外的幼虫进行杀灭或抑制其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1]。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驱虫药对寄生虫的杀灭或者抑制作用是有一定药物浓度的,超过这个浓度就会导致寄生虫产生抗药性。也就是说经常使用同一种驱虫药,寄生虫就会逐渐减少对该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药效逐渐降低甚至消失,这是十分正常的生理性反应。如果给宠物驱虫后效果不显著或者有复发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寄生虫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因此为了保持药效,应该定期对宠物进行体内外驱虫,体外驱虫每月一次,体内驱虫每3个月一次。在更换驱虫药时,应保证两种驱虫药的成分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很多驱虫药都包含了阿苯达唑、吡喹酮等成分,这些药物对于绦虫、蛔目等胃肠道寄生虫的杀灭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类药物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否则可能会造成寄生虫抗药性的产生。 有些驱虫药含有毒性较大的成分,例如阿维菌素类(阿维哒嗪)和杀虫脒,目前已经被列入禁用兽药目录,因其具有致癌、致畸胎等毒副作用而被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