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的狗为宠物是哪个崇?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先摆结论,再分析,最后补充一点个人看法 关于结论:全球范围内的宠物热开始于二战后,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宠物热起源于十八世纪中后期,到清末民初时已成风潮,直到今天。所以从历史上来看,养宠物这种“祟”确实是来源于西方(当然这里的欧洲指英法等西方国家)。 关于分析:要理解这个“祟”怎么来,我们先要理解几个概念。一个是“家畜”、一个是“宠物”还有一个就是“人类宠物化”。
什么是家畜呢?简言之,家畜主要是为人类提供物质上的享受——吃或者用(如肉、奶、蛋、皮等等)的动物属于家畜。那么相反,什么是宠物呢?宠物则是那些为人类提供精神生活(愉悦)的动物。例如我们养猫逗狗,观赏鸟鱼,这些动物都属于宠物。 而“人类宠物化”我这里特指一个现象——人们逐渐地让自己的宠物“地位”高于其他家畜,在宠物身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与资本(当然也有体力劳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现代都市人群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宠物恰恰能带来很好的情感慰籍;二是工业化让食物链越来越成熟,食品产量越来越丰富,人们不再把吃肉或者用(如毛皮)作为日常消费,而是成为一种特权(参见《畜牧养殖业现代产业政策》2013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官方网站),因此宠物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大致明白了,为何会“饲养的狗为宠物”,但是为什么会“成为崇”呢?我觉得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前面说到的人类宠物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可能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参见《西方文明中的动物福利思想》,刘俊生著)。我们知道,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肉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食品,因此他们养的宠物也渐渐变成了以猫狗为代表的纯宠物。另外,随着殖民地的开拓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像猫狗这样的宠物早就飞入寻常百姓家。
再者,我注意到您用的词是“驯服”,我想指出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正在一步步发生变化,正由“驯服”向“平等”在转变,具体可参考《“驯服”与“平视”:人类-动物关系史的视角转换》(周晓虹、宋雪萍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说“饲养的狗为宠物”为“崇”倒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