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犬一次能生几个够狗?
马犬不是天生“一夫多妻”的,在它的自然栖息地中绝不可能出现一只雄性马犬同时交配多位雌性的现象(这跟狼不一样)。在人类的社会中,有“一夫多妻”制度的国家或民族也并不存在“一夫多妻”的物种。 所谓的“一夫多妻”只是人类对马犬繁殖行为中“独占行为”的一种误解而已——当一匹成年公马犬找到了它心仪的母犬并发出求偶信号时,通常只有这一匹公马犬会和这匹母犬开始交配,并不存在多匹公马犬同时争夺同匹母犬的现象。但请注意,这种现象并不是由于“一夫多妻”的缘故;相反,这是由马犬的“生殖策略”——也就是公马犬在争得母犬的“临场许可”后,会连续多次排精,使母犬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接受其他公马的求爱。[1] 这种“一夫多妻”的解释往往来自那些不具备系统养殖繁育经验的宠物店主或者兽医。其实,要区分“占有与守护”、“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的差异,并不需要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案例: 请想象一下,在一个封闭的牧场里,牧场上放养了若干头公牛,以及若干头未受任何交配训练的母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头公牛都会认为自己具有“多个妻子”的,因为任何一头母牛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妻子”;同理,任何一头母牛也会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很多,因为它不能识别到底哪头牛才是自己的“丈夫”。但事实上,除非这头母牛被特定(指性别)的某头公牛反复交配后记住它,它根本不会认定自己是有“丈夫”的。同理,只有经受过训练的犬才会形成“一夫一妻”的观念。没有经过训练的狗狗,哪怕是一窝出生的兄弟姐妹,公母都有可能认不出对方是它的配偶;而一旦公母各自形成了“配偶”的概念,它们就会遵循“一夫一妻”的模式进行交配。如果只根据“一夫多妻”的说法就对动物的行为做出主观猜测,那是缺乏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