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发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道分泌物(耳垢,也称耵聍)的颜色分为褐色、棕黄色或黑棕色等,呈碎屑粒状或片状,由皮肤黏膜的角化细胞及皮脂腺的分泌形成。 若耳朵进水,上述分泌物可能会吸附于水疱壁上而沉淀下来,如果不用工具将其清除,水分逐渐蒸发后,这些分泌物会干燥结痂,变得又黄又硬。
不过,这种“耳屎”一般量不多,且可以自行排出。但如果本身患有外耳道炎或者中耳炎,因炎症影响,耳道内外壁的表皮角化,分泌物较多,且多为黏液或脓液,此时若不能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分泌物积存多了就会呈现出黄色的状态。 但这些分泌物不同于油腻的油脂,不会黏糊糊地往外流。而且即使在外耳道内积存多日,只要不接触灰尘等污染物,通常并不会有臭味。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会让耳屎变成淡黄色甚至棕黑色,如使用阿司匹林或是一些抗凝药时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有些患者会有长期滴用抗生素耳药水或激素类鼻喷剂的习惯,也可能使耳屎颜色发生变化。但一般停药后,耳道分泌物会逐渐恢复成原有的颜色。
当然,最确切的原因还要通过专业检查来明确。不过,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外耳道分泌物,一般都不必过于紧张,更无须特意清除。 因为正常的外耳道具有排异功能,这些分泌物会在咀嚼、说话或打呵欠时会随之运动并不断脱落,随着人的唾液吞咽入肚。当然,习惯侧睡的人,睡觉时头部偏向一侧,则耳朵里的耵聍容易聚集在另一侧,需要适当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耳道口天生狭小到只能进不能出,有些则有耵聍阻塞,这种情况下,自己不易掏净,应及时找专业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