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耳朵和人耳朵生理一样吗?
从外耳道、鼓膜、听觉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一一分析,可以发现人和动物在听觉器官的构造上是有很多差别的。虽然这些差别中有些会对听觉产生一定影响,但并非造成听力障碍的直接原因。而一些直接导致人或动物听力损失的病因,则是可以找到的。
人的外耳道是一个弯曲的筒状结构。成人外耳道的平均长度为2.5~3.5厘米,其内壁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层薄薄的骨壁相隔,这层骨壁被称为鼓室盖。在鼓室盖上方的外耳道深部,有一个呈三角形凹陷的区域,称为鼓室。
从解剖上看,鼓室内有许多肌肉,其中大多数是咀嚼肌(咀嚼运动就是依靠这些肌肉的收缩完成的)。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下,鼓室具有协调听神经的冲动,并把声音转化为脑神经可以识别的电信号的作用。 除了鼓室内的肌肉以外,鼓室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那就是鼓膜。
人耳的鼓膜是圆形的半透明薄膜,紧贴在中耳鼓室的顶壁上,由纤维组织构成。鼓膜的前上方有个小圆孔,这是听小骨的关节区,由圆椎关节和小圆椎关节构成。
当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经过鼓膜的振动,将刺激听觉神经产生电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从而形成听觉。 从外观上可以看到,鼓膜位于外耳道深部的中间位置。但若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在鼓膜的上下寻找出两个比较明显的隆起,即鼓膜的触诊检查标志。
在正常情况下,用力挤压这两处可使其出现或增大,但放开后则立即恢复原状。如果长时间不能恢复,则需要引起注意,有可能存在听神经病变或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
目前对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与遗传、病毒、细菌及药物中毒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常为家族遗传性。常见的遗传形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X连锁遗传等。研究表明,在部分群体中,遗传因素可能是造成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还发现一种新的基因变异与耳聋相关。如1984年Kushman等首次报道了一个与耳聋有关的外显子突变,以后又在不同的种族人群中相继发现多个外显子突变与耳聋相关。 这不仅表明遗传因素与感音神经性聋密切相关,而且为临床上如何更好地预防该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病毒感染也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临床观察发现,在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间,许多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甚至突发耳聋。而通过注射疫苗以及做好个人清洁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感染率;同时,合理用药也可以避免药物毒性对耳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