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打狂犬疫苗长大后行吗?
我小时候被狗咬过,打了针,但是最近看了很多报道很害怕,请问还要不要重新去打针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狂犬病抗体,还是疫苗,都是长期有效的(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起到预防作用);但问题是,疫苗和抗体的有效期是多长呢? 据目前的研究,人接种狂犬疫苗之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1年后降至较低的水平,5年以下时几乎检测不到,所以一般建议接种3针灭活疫苗之后,注射1针增强疫苗,以产生持久的免疫效果。 而对于之前已经暴露已有24小时的人群来说,在接种狂犬疫苗的基础上,还需在第一针疫苗注射后7天及第二针疫苗注射后28天内分别注射一针强化疫苗以产生抗体。
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前打了疫苗现在不用再打了? ——并不是这样。 尽管疫苗的有效性高达95%以上,但也并非完全能预防所有病例的发病,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应反复检查抗体水平(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前提是你没有再次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并据此调整接种方案。至于已经暴露超过24小时的,则需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当然,如果你非常担心,也可以再次接种全程疫苗。但是请注意,如果间隔时间过长(比如半年以上)而再次接种,则需要首针注射两针(正常情况是注射一针),并在后面几针中增加注射剂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因为担心疫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拒绝接种,但在临床实验数据显示,疫苗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而被疫苗毒死的概率则要远远大于被感染病毒死亡的机率。
只要有狗,就会有狂犬病,这是由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人类消灭狂犬病的最终战略不是消灭所有的狗,而是对所有的狗进行普遍的免疫控制。任何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哺乳动物,都应该接种狂犬病疫苗。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提供确切的犬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率数据,但普遍认为该数值必须达到70%以上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狂犬病在犬群中的传播,因此,对所有接触人类的犬都应该进行定期的狂犬病免疫。对于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犬,一旦被怀疑或者确诊患有狂犬病,应该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该犬进行隔离观察和免疫程序的重新制定。
如果犬只患有狂犬病,症状会从温和到剧烈变化,发病初期出现发热、怕光、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等现象;随着病情发展,神经症状越来越严重,会出现狂躁不安、大量流涎、喉部痉挛、声音嘶哑、前肢神经麻痹、行走摇摆、视力下降,最终横断神经导致无法吞咽、瘫痪,绝大多数软瘫的动物在1-2 天内很快死亡;还有部分动物转为兴奋狂暴神经型症状,恐惧不安,对声、光、风及水等刺激异常敏感,出现奔跑、吠叫、攻击,常咬向自己的后肢及臀部,有异样吞咽和饮水动作,此期病程大约 1周左右,终因衰竭而死亡。
目前尚没有有效的犬用狂犬病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所有的所谓治疗狂犬病的特效药都是骗术。因此一旦怀疑或者确诊患病,只能考虑对患病动物进行人道主义的安乐死处理,并严格做好患病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