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后能打疫苗吗?
不能!因为洗澡也会造成伤口感染,如果已经注射了疫苗,那么之前就白打了! 很多人以为接种疫苗只是针头扎一下那么简单,但实际上,接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有很多种,而这些小意外往往都会对疫苗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1、过敏 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严重头晕、头痛、全身发抖、冷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对疫苗过敏,应立即就医。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症状不一定是由疫苗引起,因为有些药物或者食物也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无法确定原因的情况下,应尽快就医,请医生判断具体的原因。
2、局部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都会引起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不良反应,一般不超过3天,都能自行缓解。但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或伴有发烧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局部反应并不代表疫苗失效,请尽量避免频繁刺激患处,注意清洁与干燥,以免导致感染。
3、全身反应 除了局部症状外,部分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引发高烧、咳嗽、喘气、恶心、呕吐、腹泻、精神状态差等全身反应。此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来判断是否是由于疫苗引起的,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4、自发热 有些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低烧,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适当保暖即可。但需要注意与疾病导致的发热相区分。 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物理方法退热,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热,让宝宝充分休息、多喝水总是没错的。